1. 您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2. 崔永元公益基金
  3. 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口述历史,连接过去与未来

口述历史国际周2021:口述历史,连接过去与未来

2021-11-11

2021年11月1日至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公益支持的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京举办。本届口述历史周以“开创·承继——口述历史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通过纪录影像展映、国际研习营、口述历史项目展、国际研讨会及口述历史项目特别分享活动等形式,呈现了国内外口述历史团队的最新研究、实践成果,多角度、多领域地探讨和反思了国内外口述历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021年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是中国传媒大学在持续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和资料收集的同时,为推动这一领域学术交流与国际传播活动而搭建的一个国际性平台,由年度纪录影像展映、口述历史国际研习营、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口述历史之夜和“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等版块组成,每年11月初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11月6日,第七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以线上方式进行。本届研讨会含三场学术交流活动——以“口述历史与艺术”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及两场以“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口述历史的多元应用”为主题的专场研讨。十余位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就来自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二十余个单位、机构的论文作者发言,结合多个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给予了专业的学术评议和指导。

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线上活动

 自2019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一直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在人类遭遇挑战和危机的时刻,口述历史的价值越发突显。口述历史不仅能够探访尘埃落定的历史事实,也可以记录尘埃乍起的社会现象与思潮。可以说,如今口述历史的作用早已超出了记录历史这一传统范畴,而是承载着机构、团体、地域、民族甚至是国家的精神建构、文化塑造与传播。一位参加了中学生口述历史计划的学生写道,“口述历史,既是记录,也是抢救,更是传承”,“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闪耀的群星,也有微小的尘埃,不论是立于潮头者,还是隐藏在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都有被记录的意义。每一个历史的参与者,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经历,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 。

 “如果没有经过努力,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有这样一群人;我们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记忆,有这样一种历史,有这样一种思想。正是由于各位口述历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活法,还有这样一种精神。”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表示,“把(口述历史)这件事情做好,不仅关乎自己,实际上也关乎我们这个社会,关乎我们这个民族,(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尤其对民族发展有利的事情。”

2021年7月,河南遭受暴雨洪涝灾害以来,民间涌现出大量英雄,他们有的冒着生命危险驾驶冲锋舟营救受灾群众;有的捐献、援运物资到灾区一线,亲手送到灾民手中;有的身为灾民,也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作家、导演石彦伟等人自愿、自发、自费前往河南浚县、卫辉、新乡、洛阳、许昌、周口等地,开展了《向死而生——河南抗洪救灾民间英雄口述史》项目,采录了53位民间英雄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这些救援英雄平日里是家庭主妇,食杂店、奶粉店小老板,下岗工人,退伍军人,但当洪灾袭来,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在口述历史之夜的云现场,石彦伟坦言,“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人道主义面前没有民族之别,只有手足之爱、人类之爱,这些故事令我们非常感动。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案例”。尽管水灾已经过去三月有余,但通过口述历史采集到的这些在中原大地上发生的感人故事,依然震撼人心。

 据悉,本届口述历史国际周线上线下吸引了国内外千余名业内人士参加,为逾百个口述历史项目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是中国口述历史学界当之无愧的年度盛会。时至今日,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已成为中国口述历史界乃至世界口述历史领域的重要年度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搭建的这一平台正在将中国口述历史连通至更为广阔的世界。

 

回到顶部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 请先输入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
发送短信验证码
注册
×
* 请先输入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
发送短信验证码
重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