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2. 我们的项目
  3. 教育促进
  4. 燃烛行动
  5. 聚焦媒体
  6. (燃烛行动)13年,一人撑起一所学校

(燃烛行动)13年,一人撑起一所学校

山村代课教师李小峰演绎《一个都不能少》现实故事

来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2009-02-03

来源: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李梁 □实习生 许桐珲

  
  10月14日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李小峰抖抖索索地穿衣起床,去给早到的孩子开教室门。站在寒气逼人的校园里,他突然感到一阵头晕。
“身体不行了。”李小峰说。在柿园子小学里代课13年后,长年的困苦和繁重的工作,使32岁的他看起来像是40多岁的人。

      柿园子小学,秦岭深处的一所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乡,全部家当是一间漏雨的教室和一栋三间平房。13年来,李小峰是学校惟一的老师,也是学校的“校长”、“后勤主任”。

      13年里,他一共送出134名学生,其中4个考上了大学———他没有实现的大学梦,在孩子们身上延续。

      13年教师生涯留给他的,还有一贫如洗的家境和每况愈瘦的身体。13年间,他的体重从128斤降到103斤,数目刚好和他的月工资相同。但每月103元的工资从2004年起就一直未发。至今他仍是代课教师,按照师资政策,他即将被清退。

      但他仍然在坚持,这对他而言或许已经成了习惯。他只想把手中的教鞭继续拿下去———教书塑造了他的人生。

     

      “命运真是偶然”

      李小峰爱看人物传记,喜欢回味人被命运改变的感觉,那常常让他想到自己的人生。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已经开始慨叹“人的命运真是偶然啊”。

      1992年他正读高三,在紧张的备考中憧憬着大学生活。

      一场家庭变故改变了他的命运。

      高考前的5月份,父亲因病去世。办完丧事,加上父亲治病借的钱,家里欠了上万元债,生病的母亲需要人照顾,他只能寄望于来年复读再考。

      柿园子小学原有一名教师,教了一年后,嫌工资少不干了,30多名学生面临失学。一天,村长找到村里惟一的高中生李小峰,说“山外的老师嫌苦不愿来,乡亲们都希望你来教”。当时代课工资是53元,家里需要还债,母亲也要人照顾……李小峰应承下来,也终于没能再去高考。

      最初他住在教室边上一间低矮的柴房里,没水没电,土木结构的教室四处漏雨,教具没有,教材稀缺,课桌破烂,三四个孩子挤坐一张凳子上课……

      李小峰到村里捡废砖头,摞起来,铺上一张纸,学生就当凳子坐了。1994年,他干脆把自家的杨树砍了,为学生做了几个凳子。他骗母亲,“那棵树死了”。

      用了多年的黑板,几乎成了“白板”,他向母亲借钱换新黑板。母亲生气了:“你不给我钱,反倒找我要钱,不行就别干了。”但最后母亲还是掏出手帕,把里三层外三层包着的30元钱给了儿子。

      李小峰用泥捏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用切分土豆教分数,折一捆小树枝教加减乘除。这些教具,到今天还用着。

      柿园子小学多年来几乎没收到过教育拨款。学生每人交的40元钱杂费,其中5元要上交乡里作“管理费”。为了改善学校条件,李小峰带孩子们在公路上拾废塑料和废铁;带大点的孩子上山打松子,一季可以卖五六十元钱。

     

      不能让孩子们一辈子只会放羊

      工资太低了,身为男儿,“上不能侍奉高堂老母,下不能荫妻教子”,13年间,李小峰也动摇了好几回,甚至有一次离校出走。

      但村民的情义又让他无法抗拒。

      1993年的父亲周年忌日,李小峰给孩子们提前放了学。下午,他趴在坟头,“想起家庭的重负和没有实现的大学梦”,痛哭失声。正伤心时,身后来了30多位村民,很多人还买来了纸钱、香烛。

      “小峰他爸,小峰的书没有白念,正教村里娃们呢!”离去时,许多村民偷偷留下一元或两元钱。祭奠本来是不用送钱的,而且在柿园子村,许多人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肉,一两块钱已是乡亲们最诚挚的心意了。

      1997年,订婚多年的未婚妻退婚了,理由很简单:“一个月73块钱,以后能养得活我和孩子吗?”李小峰崩溃了———在山村,女方退婚被认为是男人最丢脸的事。

      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做出样子给人看。那年暑假,他通过同学联系,在西安找到了一份月薪400元的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他很高兴,因为这相当于代课教师半年的收入。

      可没过多久,村支书带着几名村干部找来了。“我们也是厚着脸皮来的,”村支书跟他讲,“开学好几天了也没有老师愿意来,娃们天天到学校等你,你看能不能再回去?”

      一夜失眠之后,“为了不让孩子们一辈子只会在山沟里放羊”,李小峰又回到了柿园子小学。

      当他背着行李回到学校时,操场上早已站满了乡亲们,有的还握着他的手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要是嫌钱少,我们可以给你增加些。”李小峰拒绝了,土生土长的他清楚村民的收入。

      这以后,李小峰的婚事成为村里的大事,村民们急着为他张罗对象。经过介绍,李小峰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这位山外的姑娘觉得他“能对孩子们好,也一定能对我好”。

      贫困的山村里,乡亲们和李小峰相互支撑,默默扶持。父亲治病、丧事欠下的上万元债务,村民们也不催李小峰还。“他家和大伙一样穷得揭不开锅,天天吃土豆糊,咱也不催他,别把他又逼跑了。”一位村民对本报记者说。而李小峰碰上贫困户的孩子交不起学杂费,也就让家长打一个白条,“有钱时再捎来就行,别耽误了孩子上学”。

     

      山村大课堂

      学校如此之小:五个年级才24个学生,比不上城里小学的一个班。李小峰用的是“复式教学”,所有年级的孩子在仅有的一间教室里上课,对于城里孩子而言,这间小教室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大课堂。

      教室大黑板两边,各挂着一块小黑板,用来写不同年级的板书。五个年级的孩子从左到右大致分开坐好。李小峰一般先从五年级上起。例如本报记者听过的一堂课,“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布置两个问题思考……”然后一个个年级教下来。每上完一个年级的课,李小峰就要布置作业,“不然孩子们就会在课堂上玩了”。

      不同年级的课容易相互干扰。给五年级讲课时,四年级的几个孩子开始发愣,李小峰朝他们瞪了几眼。上四年级课时,一年级4个孩子的读书声越来越大,李小峰拍了拍孩子们的头,“声音小一点!”一个小时过去,他宣布下课,回过头才发现一年级的学生还在拼音图前念个不停,他忘了让孩子们回座位。

      真正让李小峰头痛的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他没受过专业训练,学校也根本没教学条件。音乐课,他只能教唱一些简单的歌曲;美术课,他布置孩子们“随便画,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年,天津的一位杨阿姨送来跳绳、篮球和羽毛球拍,孩子们的体育课才不再只是跑步。

     

      一个人的坚持

      13年来,作为柿园子小学惟一的老师,李小峰一直无可替代———不要说他走了,就是他病了、有事情了,课就没人上了。

      一次,李小峰上山砍柴,不小心砍到脚,被扶下山后缝了5针。第二天,他让家人用架子车将他推到学校,躺在床上看着孩子们自习。

      冬天的山区冰天雪地。常常在上午放学后,一年级的孩子太小回家不便,李小峰便在学校煮玉米糊给他们吃,碗不够,大家就轮流吃。教室里太冷,他让孩子们呆在他房间里,生起柴火,最小的孩子则坐到床上盖起被子,大家围成一圈上课。

      今年“六一”,孩子们在好心人的组织下去了一趟西安,第一次品尝了鱼的滋味,一个劲地嚷“好吃”。10月14日晚,本报记者带着李小峰到蓝田县政府招待所,特意为他点了一盘鱼。他先是问“鱼怎么吃”,后又突然停下筷子自语,“要是孩子们在就好了”。

      不光孩子们离不开李小峰,李小峰也越来越离不开学校了。13年来,他已经习惯一个人呆在学校,过着困苦、简单的生活。离开学校和学生,他“已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出去打工,13年不就白教了吗?”李小峰说,“再说我能找什么工作呢?”

      对自己13年来的教学成就,李小峰十分自豪:柿园子村的孩子没有失学,送出去的134个学生,4个考上大学,“明年再考两个估计也没问题”。其他的孩子大多初中毕业或者初中辍学后外出打工,“一个月起码三五百元,总比呆在山沟里强”。

      2001年起,一些好心人知道了李小峰的事,给他和学校捐款捐物,这一定程度上补偿了他没有工资的心酸。他也一直在努力通过函授自学。2000年他拿到了中专文凭,今年又拿到了大专文凭,前后花费数千元———从一家人牙齿缝里省下来的钱。

            “小峰不能让回去”

      今年9月,李小峰和几名代课教师到乡里开教学工作会议。会上一位乡领导说,今年乡上财政非常紧张,代课教师的课要全部停掉。要干的话,找村里解决工资。

      李小峰“受到了沉重一击”。但没过多久,有人告诉他,“教育局田局长说了,‘小峰不能让回去’。”一句话让他很感安慰,“回来干干再说吧。”

      从2001年开始,李小峰就给教育局写信反映自己的境遇,但没有回音。第二年,他给县上主管教育的副书记和副县长写信,没有回音。第三年,他直接向西安市一位副市长写信,两个月后有人告诉他,“副市长批示了”。他欣喜若狂。结果批示转到县教育局,又没了下文。

      李小峰最终豁出去了,他走进县政府,直接找到主管教育的副县长。

      “你的事我知道。”副县长说,“你看,我的工作困难不小。等我和县长商量一下,再开会研究研究。如果要解决,也是破格解决。”

      今年3月,李老师成了县教育系统的先进典型。县教育局局长田征带着30多位局机关干部和老教师来到柿园子小学,专门听李老师作报告,随后局长带头,捐给李小峰2400元,并送给学校一台彩电和DVD。

      “按国家政策,代课老师将会被全面清退,”田局长告诉本报记者,“不过蓝田县小学师资总体上比较紧张,一些偏远山区小学公办教师根本派不过去,只能靠代课教师,但又没有政策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

      以孩子们的心灵,实在无法理解“李老师那么辛苦工作,工资还两年不发”的道理。大些的孩子悄悄对本报记者说,“李老师其实挺可怜的。”今年儿童节,好心人带孩子们到西安玩,并让他们写出“最想吃的东西和最大的愿望”。“最想吃大鱼,味道好极了!”三年级的赵芳和李亚楠同时写道,“最大的愿望是长大后做一名好领导,把李老师的工资涨得高高的!”

      而李小峰最大的愿望,则是“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西部农村的老师和孩子们,希望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孩子们不再上不起学,能在学校寄宿,也更希望自己能转为公办教师,一个月拿上四五百元,一家人能够吃饭”。

      9月教师节,李小峰的又一个孤独的节日,孩子们在已经泛白的黑板上出了一期板报,献给他们的老师一首小诗:

      田野向秋天献上金黄的果子,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

      我们向老师送上真诚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日子里快乐多一些,困难少一些

      诗是孩子们自己写的,周围环绕着孩子们精心画上的花环、蝴蝶、风铃。

 

 

回到顶部
×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 请先输入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
发送短信验证码
注册
×
* 请先输入验证码获取短信验证码
发送短信验证码
重置密码